春風吹,吹來的是希望,吹響的是號角,是榆化五十年創業戰斗的激情。伴隨著習習春風,一代代榆化人扛起了艱苦創業、絕地求生、轉型突破、破繭重生、跨越發展的奮斗戰旗,在起起伏伏中砥礪奮進,在拼搏奮進中唱響時代凱歌,淬煉出不朽的榆化精神,走出了輝煌榆化的涅槃之路。
.jpg)
那年春風起,創業戰旗飄。七十年代,伴隨國家“五小工業”的春風,在國防戰備工程三線建設3202工程詹東鐵路(現太焦鐵路)建設的歷史機遇下,革命老區榆社打響了建設化肥廠的戰役。沒有資金計劃,他們一次次向上級申請,從全縣東拼西湊,甚至有人捐出了原本計劃買冬衣的錢用于建廠;沒有設備技術,他們四處求援、“找米下鍋”,東北、河南、太原、上海,硬是從全國緊張的工業設備中爭取了成套化肥設備;沒有材料工具,他們肩扛石頭,手打石子,全縣馬車支援,各公社、各單位人員齊上陣,打響了轟轟烈烈的全民建廠戰役。荒蕪的河灘上支撐全縣發展的化肥廠拔地而起,他們扛起艱苦創業的奮斗戰旗,在一張白紙上譜寫了老區工業的奇跡。投產之初,受設計有缺陷、設備質量差、技術跟不上的影響,化肥廠連年虧損,縣里責令改進,地區黃牌警告,曾經寄予厚望的“寶貝廠”成了“包袱廠”。但是,榆化人始終牢記肩上的責任,守責奉獻、改革創新,抓生產運行,搞技術改革,請技術專家指導,用持續不斷的技術改進、制度改革換來了生產的日益好轉,換來了扭虧為盈的碩果。榆化人用艱苦創業、守則奉獻的精神,書寫了榆化不屈不棄的奮斗篇章。
.jpg)
那年春風起,重生戰旗飄。八十年代中期,受市場形勢的影響,化肥銷售受到巨大沖擊,榆社縣化肥廠也沒能躲避影響,產品積壓、資金斷鏈、職工停產放假,站在了生與死的緊要關頭。縣委會議室內,縣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專題研究化肥廠是否開車,各級領導各執一詞激烈爭論,卻毫無結果的悻悻散會。縣長辦公室,化肥廠的生死抉擇落在了他的肩上,如果這次不能開車,工人將會失業、設備老化損壞,全縣人民寄予厚望的企業可能就此謝幕。“開,必須得開”,他堅定的簽下了化肥廠開車責任書,一紙“軍令狀”意味著開車后必須扭虧為盈,一個簽字帶來的是沉甸甸的責任。集中力量跑市場,消化積壓產品;組織隊伍搞技改,推動穩定開車生產,榆化人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硬是在不可能的形勢下,打贏了這場生死保衛戰。面對化肥市場的深刻變化,面對各地小化肥廠紛紛倒閉,榆化人不甘坐以待斃,搶抓先機,改革創新,考察上馬燒堿項目,改善單一產品結構的劣勢,在創新中贏得機遇、實現突破,奠定了榆化轉型發展的根基。榆化人用擔當盡責、敢于創新的精神,譜寫了一曲絕地求生的奮斗戰歌。
.jpg)
那年春風起,改革戰旗飄。20世紀末,國內經濟形勢日新月異,企業發展卻始終未能展現足夠的活力,在高速發展的浪潮中,榆化人不安于現狀,再次扛起改革的戰旗,從根上改,在制上破,體制機制上大改革,產業結構上搞創新,頂住各方壓力和質疑,完成了企業股份制改革,讓榆化成為員工自己的企業,增強了發展活力;瞅準市場機遇,引進國際先進的工藝技術,上馬了聚氯乙烯項目,6萬噸、8萬噸、20萬噸,一步一臺階,實現大跨步發展,徹_底破除了制度的束縛、產業的局限,剝開了榆化發展裹著的厚繭。制度創新、產業創新、技術創新,榆化人把準了市場經濟的脈搏,迸發出創新發展的強勁動力,創造了榆化現象的奇跡,1億元、10億元、20億元、30億元,產值一次次刷新歷史記錄。榆化人用大膽改革、持續創新的精神,描繪了一幅破繭重生、轉型發展的美麗畫卷。
.jpg)
那年春風起,跨越戰旗飄。和著新時代的春風,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變革潮頭,身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關口,榆化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依舊堅定地扛著奮斗的戰旗,傳承艱苦創業、守責奉獻、持續創新、追求卓越的榆化精神,頂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立足穩中求進,想方設法上馬熱電聯產項目,奠定轉型跨越發展的根基,技術創新,管理提質,文化引領,瞄著“年產值50億元、年利潤5億元、一線員工年收入6000元”的奮斗目標繼續前行,繪就了科技、創新、綠色、開放、陽光、共贏的百年榆化宏偉藍圖。
.jpg)
五十年風雨兼程,多少個春華秋實。榆化人在艱辛的創業路上披荊斬棘、撥云見日,結出了累累碩果。春風再起時,邁步新時代,榆化人奮斗的戰旗迎風飄揚,不馳于空想,不鶩于虛聲,向著百年新榆化闊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