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曾看過這么一則安全微電影《經驗的陷阱》,影片中主人公王小亮大學畢業后進入油田工作,由于表現突出成了隊里最年輕的班長。在一次吊裝作業中,隊長安排小亮吊裝前一定要做好繩套等的安全檢查,小亮不耐煩的答應著“知道、知道”,可是心里卻在想著上次剛檢查過,又讓檢查真是麻煩。于是起吊前的檢查小亮只是走了一下過場,并未認真仔細的檢查,結果吊車在起吊過程中,鋼絲繩出現斷裂,差點造成人員傷亡,這是一起未遂事故,但足以讓人膽戰心驚。事后,小亮帶著懊悔的心情來檢討自己,他想起小時候和父親用籠子扣兔子時父親對他說的那句話“兔子以為昨天走過的路很安全”,他就是那只犯了經驗主義的兔子。其實正如影片中說的“別讓慣性思維遮住你的眼睛,掉入經驗的陷阱”。
.png)
再給大家分享一則寓言故事《驢子過河》:一頭驢背鹽過河,在河邊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鹽溶化。驢子站起來時,感到身體輕松了許多。驢子以為獲得了經驗。后來有一回,它背了棉花,走到河邊的時候,便故意倒在水里,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驢子非但不能再站起來,還被淹死了。驢子為何會死?其實也是犯了經驗主義,掉進了經驗的陷阱里。它不知道這些通過“偶然”機會得來的經驗根本就不可靠。
.jpg)
不管是安全微電影給我們的啟示,還是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他們都在提醒我們經驗不是永遠都可靠的。特別是化工生產中,這種經驗主義更加要不得。因為看似“風平浪靜”的生產現狀下,許多不安全因素,生產隱患都在“暗流涌動”。人的思想,情緒每天都會出現變化,一貫對工作任勞任怨,認真負責的員工,某一天會因為情緒低落,在工作過程中心不在焉而導致操作失誤,釀成事故。機器設備運行久了,同樣會“生病”,也許前幾分鐘還運轉正常,下一秒就會突然出現故障,導致生產不穩定。這些都是生產隱患,如果我們僅憑經驗認為那個員工在工作中一定不會出差錯,那臺設備一定運轉正常,忽略他們是一個變量,讓經驗主導我們的思想,讓慣性思維遮住我們的眼睛,那么我們就會掉入經驗的陷阱,釀成事故。所以,作為一名化工工人,在平時的操作中,我們既要利用經驗來判斷生產中的問題,但又不能盲目相信經驗,要保持頭腦清晰,具備風險識別能力,及時發現潛在的生產隱患和不安全因素,掌握每臺設備的運行情況,這樣才不會犯經驗主義錯誤,更不會掉入經驗的陷阱里。
.jpg)
在即將到來的大檢修中,我們會面臨更多的動火作業、高空作業、受限空間等作業,這就需要我們對每項作業的安全防護措施認真實施并仔細檢查,不能憑經驗認為安全措施落實過就不需要重復檢查。重復的工作更需要“步步精心”,一步不落的重復進行。只有我們做到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那么安全才會眷顧我們,檢修才會順利。安全沒有“一勞永逸”,安全工作更不能講經驗主義,安全需要我們打“持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