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猶如一聲“驚雷”,打破了2020年的寧靜,它的深遠影響更是讓人始料未及。
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數據顯示,從2020年1月1日截止4月15日,已經披露的全國企業破產案件數為6272件,同比增加2223件。
全球經濟迎來比2008年還要嚴峻的形勢。危機就好似“過濾”,管理就是“濾膜”,只有擁有足夠高效的管理,企業才能不被濾去。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但要想熬過寒冬,就必須施好御寒之策。
在全球經濟的“寒冬”中,公司化被動為主動,化危機為契機。
盤整各級庫房資源,互通共享、修舊利廢,提升材料利用率
全面推動人力資源配置優化,精簡優化崗位,提升用工效率
全方位、多舉措增強企業“抗凍”能力。管理提質成為公司應對經濟“寒冬”的“御寒”良策,更是保障企業健康發展的必行之舉。
在經濟“寒冬”下,公司迅速完成崗位優化,實現業務人員置換,人力資源配置優化初見成效。在現有員工配置基礎上,置換收回了上鹽、上煤、裝觸媒、倒運PVC和氯乙酸、押運、接車、裝卸、撈渣、磚廠、廚師等外包業務,提高了用工效率,每月減少勞務開支159萬元,實現了向管理要效益。
通過崗位配置的優化,縮減清除了各分廠事務性崗位,使生產單位聚焦保安全抓生產的目標導向,順應新形勢下的管理提質提效,實現精益化、高效化管理。同時,通過人員崗位的優化,讓大家重塑艱苦創業、守責奉獻的榆化精神,重現吃苦耐勞的工人本色,讓榆化精神成為我們走出“寒冬”的精神動力。
“每次危機之后都會誕生大公司,危機會讓錢繼續往更安全、長得更快的地方聚集,這會是一次系統性洗牌。”
通過此次危機,我們看到了公司在管理上提質增效、“強身健體”;看到了干部員工在企業困難時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這些都將成為榆化度過“寒冬”、鏗鏘前行的內生動力。(張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