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兔子不吃窩邊草”,兔子的目的是讓窩邊的草成為掩藏自己的天然屏障。許多動物如獾、大猩猩在死亡時要遠離自己的住所到很遠的地方去,動物的這些舉動既是它們特有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有效方式,又是對自己生存環境的最大保護。

動物尚且有如此高的環境意識,知道在自己死后給群體創造較好的生存環境,使整個群體能健康的生活。作為擁有高智商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學習動物們的智慧,為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作一些努力呢?

我們都知道,塑料制品的出現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特別是便攜式的塑料袋取代了竹籃子,然而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麻煩。君不見,每逢大風狂作時,塑料袋便漫天飛舞。有人把一句歌詞改成:“天上飛的是什么,鳥兒還是云朵?仔細一看原來是塑料袋”。我們都清楚塑料極難分解,普通塑料袋在土壤中分解需要200年到1000年時間,混合材質的可降解塑料袋自然條件下分解時間也在3個月到一年左右。塑料被稱為“白色污染”,不僅給我們造成了視覺污染,更主要的是由于極難分解長期存在于大自然中給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了極大危害。在土壤中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使農作物減產,讓動物誤食,導致死亡,可以說“成也塑料,敗也塑料”。

人們極盡所能在破壞自己的生存環境,如琳瑯滿目的小吃店,外賣行業的突起,造成了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的大量投入和使用,使得生活垃圾日益增多,濫伐濫砍導致樹木銳減等等。還有的人在公共場合抽煙,吐痰等等這些不良行為同樣在破壞著環境。當今社會,汽車已成為人們的代步工具,導致了空氣中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增多。而且水資源也被大量浪費,導致我國許多地方缺水嚴重等等。人們破壞環境的行為真是不勝枚舉,令人嘆為觀止。
.jpg)
習近平主席曾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增強自己的環境意識,從小事做起,如讓竹籃子,布袋子代替塑料袋購物,遵守公共場所的規則,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能走絕不騎車,能騎車絕不開車,倡導“綠色出行”。隨手關燈,隨手關水龍頭等等。千萬不要認為這些只是小事,我們一定要“不以惡小而為之”,更不要“不以善小而不為”。從動物那里借得一些智慧,為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努力,使我們的環境得到凈化,讓“綠水青山”不再是夢想!“6·5”世界環境日,讓我們做: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綠色中國,我是參與者?。▌⒎迹?/span>